欢迎来到生活网

民生警务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学法减分”是什么? 警方详细解读重庆公安10件民生实事(重庆日报 民生实事)学法减分系统维护,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9-06 04:08:31 

 

日前,重庆市公安局召开了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民生警务工作动员摆设会。会上,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重庆警方向市民公开答应,年内完成10件民生实事,开展服务企业发展、护航校园宁静6大行动,将大量传统公安业务向网上延伸,向线上拓展,利企惠民服务发展,确保民生警务带来的民生实惠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连续

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重庆市公安局民生警务办有关负责人及相关警种负责人,就10件民生实事进行详细解读:

一、“互联网+”思维打造民生警务平台

内容:全面梳理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加快技术攻关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与公安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市政府网上服务大厅和“渝快办”等外部政务平台无缝对接,最大限度“便民、利警”,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解读】为顺应人民群众期盼,重庆公安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出全新“互联网+”公安便民服务平台即民生警务平台。一是扩大网上管理范围, 全面整合交管、治安、户政、收支境等网上服务和窗口服务事项,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首批实现200余项便民服务网上管理。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增加全程管理事项,实现更多的“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服务。三是拓宽服务渠道,推出互联网电脑、掌上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都会服务、自助服务机等多方式应用服务,并做好与市政府“渝快办”对接,不停增强人民群众体验感、获得感。

二、派出所窗口“一窗综办、一网通办”

内容:整合部门户政、治安、收支境、交管等窗口服务业务,加快平台设计、业务对接和系统优化,实现派出所窗口服务“一窗综办、一网通办”和“一警多能”。6月1日在全市41个派出所开展综合服务试点,年底前在全市城区派出所和农村中心派出所全面推行。

收支境民警服务市民

【解读】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推进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向派出所延伸,在目前派出所窗口管理户口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部门治安、收支境、车驾管的审批服务事项,将服务前置集成到派出所,实现派出所窗口服务“一窗综办”“一警多能”,方便群众“就近办”“一次办”,不跑警种、不跑远路。全市于6月1日启动综合服务试点,广大群众可以在到场试点的41个派出所,管理户口、治安、收支境、车驾管等方面27类133项业务。年底前,综合服务工作将在全市城区派出所和农村中心派出所全面推行。

三、区县反诈骗中心专业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内容:加大人财物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区县反诈骗中心和反诈骗专业队伍建设。4月底前完成中心建设,通过资源集约、力量集中、技术集成,不停增强区县公安机关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全力遏制案件高发多发态势。

【解读】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受骗群众产业损失严重的情况,市公安局在建成市级反诈骗中心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加快推进41个区县级的反诈骗中心建设。各地反诈骗中心建成后,将有更多的专业队伍、专门手段和资源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一步加大案件侦破和追赃挽损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产业宁静。区县反诈骗中心将统一开展当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打击、受骗资金的拦截止付、疑似受骗群众的预警劝阻、涉案冻结资金的梳理返还等工作,同时联合相关职能部分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活动,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群众如遇受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到辖区派出所报案。如有疑问,可通过110向本地反诈骗中心咨询。

四、升级改造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

内容:年底前开端建成一个都会交通“智慧大脑”和集成指挥、智能管控、互联网服务三个中心平台。规范统一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格式、接口尺度,细化明确建设界限,加强指导区县智能交通建设,确保全市智能交通系统无缝对接,实现系统集成、数据融合。

【解读】为加快门路交通管理由经验主导的传统治理向数据驱动的现代“智理”转型,目前,正在升级改造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年底前开端构建起“一大脑三平台”的交管工作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新生态,将进一步提升交通预测预警、应急处理、科学决策、交通管控等能力,通过适时发布交通路况、交通诱导、交通事件、交通管制、节假日出行提示等信息,为群众出行提供精准服务。

▲走进学校宣传讲解

五、拓展车驾管服务,加强“警保”“警企”警邮”“警医”合作

内容:打造集车驾管业务、违法处置惩罚、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站,进一步整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保险行业调解等资源,构建多位一体的调解工作模式。建成200个车驾管业务及门路交通违法处置惩罚邮政代庖点,其中乡村代办点不少于50%。全面推开自助体检、自助办证“一站式”服务,推动体检医院管理驾驶证业务,95个“警保联动”服务点和一类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协助管理补换驾驶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等驾驶证业务。

【解读】加强“警保”“警企”合作。建成95个站点,包罗72个“警保联动”服务点、23个一类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可管理:驾驶证有效期满换证、到达规定年龄换证、自愿降低准驾车型换证、驾驶人住所信息发生变革换证、驾驶证损毁换证、驾驶证遗失补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驾驶证延期换证、驾驶证延期审验、延期提交《身体条件证明》、驾驶人联系方式变动等11项业务。同时,支持社会服务站处置惩罚登记在个人名下的非营运小型汽车(报废、注销、盗抢等状态除外)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可适用简易步伐处置惩罚(处罚种类为警告或200元以内罚款,记分分值为6分及以下)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置惩罚非本人名下车辆违法(驾驶人需要通过互联网交通宁静综合服务平台注册或存案);在条件成熟的社会服务站设立两个教育宁静文明学习室,开展“两个教育”(满分学习、审验教育)。

加强“警邮”合作。建成200个车驾管业务及门路交通违法处置惩罚邮政代庖点(其中乡村代庖点不少于50%)。可管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抵押登记及解押、核发六年免检标记、补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记、机动车联系方式变动、补换领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联系方式变动、互联网用户面签、互联网用户变动等10项业务,协助处置惩罚登记在个人名下的非营运小型汽车(报废、注销、盗抢等状态除外)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可适用简易步伐处置惩罚(处罚种类为警告或200元以内罚款,记分分值为6分及以下)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处置惩罚非本人名下车辆违法(驾驶人需要通过互联网交通宁静综合服务平台注册或存案)。

加强“警医”合作。机动车驾驶人在全市203个驾驶人体检医院体检合格后,可管理期满换证业务,采取邮寄方式送达。推出驾驶人自助体检机,可为持有或申请C类(C5除外)、D类、E类、F类准驾车型的驾驶人提供自助体检服务。

创新开展门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工作。在调解环节引入保险行业到场,积极发挥保险行业调解组织的作用,切实拓宽“社会到场”新思路,丰富群众调解方式和渠道。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故损害有赔偿争议的,可以申请保险公司调解,结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等多种矛盾化解方式,减少当事人的时间本钱和经济本钱,为事故当事人提供多元调解服务。

▲服务企业

六、24小时“无人便民服务点试运行”

内容:加大自助设施设备投入和业务流程智能化改造,综合考虑人流量、业务需求量、地理位置等因素,在主城商圈、高校集中区域和都会新区试点设立24小时警务在线无人便民服务点,全天候提供部门户政、车驾管、收支境业务服务。

【解读】融合“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服务理念要求,在全市商圈、广场、车站、大学校园、政务服务大厅等人流相对集中的部位,选择试点安装自助服务设备,推行24小时“不打烊”的“警务无人便民服务点”,提供户政、车驾管、收支境管理方面的便民服务,群众可自助管理居民身份证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明管理、机动车/驾驶证变动联系方式、实时交通违法查询/处置惩罚/缴款,驾驶证损毁/遗失换证、再次赴港澳台旅游签证签注等业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自动终端暂停管理收支境事项。)

七、试点推广“学法减分”管理步伐

内容:推出网上学法减分和到场交通宁静公益活动减分平台,进一步优化到场方式、扩大到场范围。群众到场30分钟学习并考试合格,或到场1小时交通宁静公益活动并到达要求的,可以减免1分,一个计分周期累计最高可减免6分。

【解读】对持有重庆市核发驾驶证的驾驶人,驾驶我市或外省市机动车,在全国范围内因交通违法行为被记分,到场网上交通宁静学习并考试合格后,予以减免记分。3月1日起,驾驶人登录支付宝—都会服务—重庆交巡警“学法减分”平台,完成实名认证后,到场30分钟学习并考试合格,可以减免1分,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最高可减免6分。申请人对相关政策有疑问或出现无法申请到场“学法减分”、记分减免不乐成等问题,以及举报投诉“学法减分”违规问题,可在工作日上班时间内拨打公安交巡警部分网上业务管理服务电话968888、68626982进行反映;如果申请人遇到人脸识别出现误判等系统故障问题,也可通过支付宝—都会服务—重庆交巡警中的“意见反馈”版块在线提交问题,支付宝平台技术人员将予以核查处置惩罚

八、窗口办证推行移动支付和邮政寄送服务

内容:丰富支付载体、优化支付方式,年内全市所有公安窗口管理证照的收费,全部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建立警邮合作机制,企业群众在公安机关窗口管理的各类证照,可选择接纳邮政寄送方式送达,最大限度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解读】一是窗口办证推行移动支付,群众在公安窗口管理户口、身份证、收支境证件、驾驶证、行驶证等,申请人可以通过微信、银联云闪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扫码支付相关费用。二是建立警邮合作机制,企业群众在公安机关窗口管理的各类证照,可以自愿选择申请通过邮递方式领取,最大限度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九、推行跨省居民身份证“全渝通办”

内容:对在渝稳定就业、就学、居住,符合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条件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民,可在市内任一公安派出所申请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实现跨省居民身份证“全渝通办”。

【解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公安部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改革的摆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推进居民身份证管理改革,提升服务外省来渝群众水平,方便群众就近就地服务,力争于2020年6月底前推行跨省居民身份证“全渝通办”工作。实现已管理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渝合法稳定就业、就学、居住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民,提供经教育部分注册的学生证、学籍证明,或由受理地公安机关核验在渝居住信息后,持原居民身份证或机动车驾驶证、护照等公安机关签发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之一,在市内任一公安派出所申请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同时,可以自愿选择申请通过邮递方式领取。

十、建成“平安乡村·智慧农家”乡村防控系统

在石柱县中益乡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平安乡村·智慧农家”乡村防控系统建设,并关联拓展旅游宣传、农产物销售等脱贫应用功能,全力服务脱贫攻坚。6月30日前,建成并应用武隆区后坪乡“平安乡村·智慧农家”乡村防控系统,10月31日前,其余16个乡镇的乡村防控系统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解读】为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服务民生,助力精准扶贫,重庆市公安局在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全面推进“平安乡村·智慧农家”智能化乡村防控系统建设。该系统通过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生态环境监测设备以及各类物联网感知硬件设备进行数据收罗,汇聚至大数据平台开展分析,公安部分可实时动态监测治安、交通、宁静状况,及时进行预警处理、指挥调度,从而实现智能、高效、便捷的一体化治理手段,提升群众宁静感。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以下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功能:一是关爱困难群体。为“留守人员”配备“亲情通”,外出务工人员可以通过“亲情通”系统与家人可视对讲。为孤寡老人配备一键报警装置,遇到紧急情况可一键报警,及时获得资助。二是服务乡村民宿。为乡村民宿提供便利服务,利用手机APP即可实现入住登记、民宿管理。三是助力精准扶贫。发布推介本地特产、特色景点、风情民宿等资讯,服务脱贫财产,助推经济发展。四是便民业务管理。融合平安重庆、“渝快办”和远程咨询三大功能模块,方便群众了解相关业务管理流程,进行网上自助管理。五是倾听群众之声。买通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群众能够在平台上反馈意见、建议,政府部分落实专人处置惩罚,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六是提供专业指导。开设网上专栏,发布相关专业知识及资讯供群众学习了解,通过该平台让群众与专家远程连线,从而获得优质的农业指导、医疗服务及法律咨询。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文 警方供图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