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众生活 来源:大众生活
原标题:民生民情民心 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党中央始终将黎民的生活放在心中,时刻关心着老黎民生活中的件件小事。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基层是最好的镜子,最能反映真实的民生。而关注民生短板、难题和局限,切切实实解决老黎民的费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则是彰显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看民生、察民情、聚民心,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里,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多举措、分类别、得民心。基层群众多种多样,群众问题多种多样,必须深入实地,探清原委,理清关系,才气拿出好的解决方案。如果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所以必须摒弃本本主义,多下基层,多深入一线,进入老百姓的家里,能说群众语言,会听群众方言,能做群众工作,会解决群众问题。做好农村治理、搞好民生服务,要像绣花一样,要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见成效,差别的图案有差别的绣法,一针一线都需要技巧和手艺,老黎民关心的问题解决了,民心也就聚了。
办小事、见实效、显民情。欲成大事、必先成小事。老黎民的小事,在我们眼里都应该是大事。在平时工作中,要经常下农村、进社区,看看老黎民生活得怎么样,关注老黎民服务方不方便、有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关注老黎民心中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多走村入户,关注一些容易忽略但又是实实在在须关注的民生问题。青海省的老年幸福食堂和书画室就是解决实实在在民生问题的缩影,有效传承了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生活,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抓财产、保就业、促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就是将实实在在的幸福摆在老黎民面前、握在老黎民手中,这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各地要抓好特色财产,依托本地原质料和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将企业发展壮大并反过来动员本地群众就业增收,同时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低学历人群的就业增收问题。
“老黎民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国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确保人们安身立命,是我们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永远稳定的事业。(刘颖)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