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xmsouhu 来源:xmsouhu
民生无小事,民生连民心。
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最低生活保障到特困救助,民政与民生,紧密相连。
从黄河岸边到会师塔下,从都会乡村到车间和养殖场,政府与人民,鱼水情深。
翻阅白银市厚重的社会救助台账,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事例,宛若跳动的音符,生动谱写了一曲曲令人难以忘怀的民生赞歌,这赞歌勾魂摄魄,令人叹服。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困扰白银人民群众的脱贫攻坚画上了历史性句号。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多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175万各族儿女在白银市波涛壮阔的奋进征途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忘记困难群众,把他们的生产生活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白银市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诸多原因,贫困面大,贫困水平深,民生保障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各级领导始终想到最低处,全市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兜牢兜实。2022年,全市城乡低保基本生活补贴尺度分别提高8%、10%。“两提高”是执政为民的充实体现,是情系困难群众的最佳诠释。
白银市扎牢民生保障最后一道防线。注重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结果更多更好惠及群众。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白银市各级政府和民政部分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结果,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都会低保对象14594户34342人,农村低保对象26235户73759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3736户4109人,实施临时救助99831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78亿元,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902.716万元,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127.03万元。这些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民政之要,在于为民。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我们这个社会各人庭对他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白银市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为33341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3963.319万元。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惠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兜底”作用。
白银市以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8人次。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结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低保边沿家庭中的4309名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单人户”施保范围,将突患重特大疾病、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导致生活困难的1090户2717人纳入了低保范围。全市上下连续扩大社会救助补贴范围,让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把爱民、为民、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完善特困供养制度,适度放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范围,较2021年新增特困供养对象84名。针对疫情对困难群众的影响,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建立疫情期间救助工作日陈诉制度,公布了困难群众救助热线,公开了救助政策、救助范围、申请渠道等,对符合救助条件的369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资金45.02万元,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人员实施临时救助965人次,发放资金93.51万元。一条条民生数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的身边,送到了千家万户困难群众的心坎里。
养老服务让夕阳更红。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每个人都会变老的自然规律下,如何让每一位老人有尊严的安度晚年,不但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愈来愈迫切。
为了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白银市民政系统瞄准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创造性地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迈进,广大老年人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历史性跨越。养老工作成为了“幸福白银”建设的重要环节。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蕴含着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如今,白银市将这一梦想照进了现实。全市以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根据“一个品牌、两级运营、三种形态、三级网络”的“1233”思路,连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市、县区两级智慧养老平台,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对全市3600名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开展“三个一”居家生活照料(每周扫除一次卫生、每半月清洗一次衣被、每月理一次头发)。
白银市民政局提请市政府将“提高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尺度”纳入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为5900名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经济困难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中60周岁及以上的失能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孤寡独居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康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民政人正全力绘织着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画卷。
对老人的暖心服务,蕴含着浓浓的民本情怀。
曾几何时,绵延起伏的大山、如诗如画的高原,美得让人留连忘返,而大山阻挡、交通闭塞、干旱少雨,暴虐的自然环境,让年轻人远离家乡。而年龄较大的老人故土难离,依然生活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
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牵动着各级民政人的心。 白银市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制度,完成了7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积极发展社区养老,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累计服务老年人390万人次。加大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年内培训养老护理员986人。连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建成启运了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情暖童心。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为留守儿童送上一份温馨精美的礼物,取消远方亲人的顾虑,……每临节日,白银民政人将暖心政策化为具体行动,用心用情温暖留守儿童、困难儿童,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各人庭的温暖。
托起无人抚养儿童的未来与梦想。白银市引入专业社工到场未成年人掩护工作,接纳实地走访,逐户排查,逐项比对的方式,对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排查。经摸排,目前全市共有孤儿19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31人、困境儿童9673人、农村留守儿童659人。在全市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78名、村(社区)儿童主任836名。
白银市稳步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尺度,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尺度由每人每月1360元提高到1470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尺度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080元。定时足额发放2022年孤儿基本生活费300.345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988.889万元,价格临时补贴8.546万元。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门,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同其他孩子们一样的幸福和快乐。
白银市新认定慈善组织4家,新增慈善组织5家,全市慈善组织总数到达30家。新建乡镇(街道)社工站36个,全市累计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39个,实现了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乡镇社工站覆盖50%乡镇的目标。新增持证社工226人,全市持证社工总数到达622人;社工机构到达22家。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注册管理,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6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9.7万人。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考验了制度设计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白银市以“一抓四强化”为重点,促进基层自治能力提升,制定《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工作指导意见》《村务公开基本规范》等六个分项工作规范,构建了“1+6”政策体系,第一批228个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全市702个村和135个社区普遍修订完善了村(居)民公约,设立了村(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治安守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环境和物业管理)等下属委员会。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白银市推动落实“三议五会”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南》和《基层议事协商事项指导目录》,在全市22个村开展了议事协商示范创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招聘第二批社区工作者673名,完成了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都会社区工作者18名的目标任务。对16个社区进行了优化调整,一名社区工作者被表扬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要为群众打造出服务的新天地,必须要全力激活社会的每个细胞,让基层真正成为平安建设的坚强堡垒。白银市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新登记社会组织25家,注销社会组织24家,在民政部分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到达1267家(社会团体791家、民办非企业单元476家),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79%,党的工作覆盖率100%。引导社会组织充实发挥作用,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等项目近30个,筹集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社会组织帮扶工作,征集帮扶项目49个,对接实施项目8个,投入资金81.3万元。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白银市高起点统策划划、高效率组织实施,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描绘基层治理新画卷,交出了一份令人折服的“结果单”。
白银市河南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忠恒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四个100”和甘肃省“四个十佳”先进集体。做好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定时完成了景泰—古浪和景泰—天祝段界线联检任务。稳妥有序开展了住宅区、楼宇命名更名职能划转和新增地名存案公告工作。
为人民服务是基层政权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作为党政工作的执行者,白银市走出了一条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翻开白银民政“结果单”,2022年,在省民政厅2022年度各市(州)民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评估中,白银市民政工作总体评估结果位居全省前列,再获“优秀”等次,这是白银市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为民初心,就是民政底色。民政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工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蓝图已绘就。白银市民政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创一流、走前列的目标追求和惠民生、暖民心的使命继承,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在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奋力书写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答卷。
——坚持党建引领,切实筑牢民政事业发展根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停加强民政部分自身建设,磨炼过硬作风、锻造过硬本事,推动民政事业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连续深化民政改革创新;努力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切实加强平安民政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白银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全力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切实履行特殊群体救助掩护职责;统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着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鼎力大举发展慈善和社工志愿服务;连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民生就像阳光普照大地,细致入微地洒进黎民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镌刻在群众的心坎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如今,白银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继承实干,以优异结果回答好民生幸福的“时代之问”。
纵观白银大地,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变革,绘就着民生幸福的绚丽底色。(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武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