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人民网郑州9月28日电(尚明桢)全市民生支出占财务支出比例均在7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约80万人;农村低保尺度从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5400元……9月27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许昌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许昌晒出十八大以来该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结果单”。
“十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财务支出比例均在70%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到达37196元和21462元,分别是2012年的1.89倍和2.19倍,年均分别增长7.3%和9.1%。”中共许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涛介绍,许昌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抓就业,筑牢民生之本。立足许昌经济实力较强、民营企业多的优势,连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体系,精准搭建“人企对接桥梁”,确保群众就业更稳定、更有质量。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约80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返乡创业农民工到达12万人,动员就业53.1万人,禹州市、襄城县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尤其是今年,该市围绕高校结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制定出台25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步伐,截至目前,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基本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抓教育,办妥百年大计。恒久以来,许昌教育基础单薄、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资源整体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对此,该市经过深入研究论证,自2017年开始连续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新三年攻坚计划,累计建设教育项目300余个,增加学位17万个以上,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明显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7.24%,比十年前提高28.5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到达99.76%,提高8.5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88.82%,提高3.82个百分点。
抓医疗,保障群众健康。坚持把健康作为群众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加快推进健康许昌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到达3965个,每千人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由2010年的2.69张、1.12人、0.96人分别增加到2021年的6.15张、2.75人、2.76人,均增长一倍以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电子健康卡应用等多项工作被列为国家试点,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抓养老,确保老有所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抢抓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等机遇,加快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公建国营、公建民营、配建民营等多元化运营服务模式。目前,全市28个街道全部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23个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有效满足了差别条理老人的多样性养老需求。
抓救助,兜好民生底线。聚焦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连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和覆盖面,2020年全市10.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了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市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目前,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制度、人群全覆盖,年均享受低保人员到达9.9万人;都会低保尺度从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630元,农村低保尺度从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5400元,分别增长1.4倍、2.9倍,最低工资尺度、最低生活保障尺度均居全省前列。
抓创建,实现宜居宜业。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创建”理念,注重建管并重,内外兼修,在便捷市民群众生产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上连续发力,近年来该市倾力打造了15分钟休闲健身圈、医疗卫生圈、智慧阅读圈、养老服务圈和生鲜便利圈等5个“便民服务圈”,进一步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获得了市民广泛好评。十年来,许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都会、国家生态园林都会、国家卫生都会等20余项“国字号”名片,都会宜居度多年稳居河南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