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财经网 来源:财经网
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题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的文章,引发各人热议。
这已经不是这两年山东领导干部第一次反躬自省和思想解放了。
2018年2月,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对掌握重大机遇、发展财产集群、着力深化改革、创新领导方式作了系统摆设。
2018年7月,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认真总结三省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刻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差距,今后开山东各地市南下学习的先河,16各地市主要领导频频带团“走出去”,好比2019年3月,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率市党政考察团到嘉兴、泉州、宁波、苏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学习。
2018年7月以来山东各市考察学习及合作对接点位(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都会进化论)
2019年初,省委书记刘家义在“继承作为、狠抓落实”动员会讲话中细数官员工作作风问题,强调要用实际行动确保政令流通,决不能搞表态式服从、选择性执行、应付型落实。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山东的着急只是流于形式,故作姿态
“山东急了”见诸报端不是一天两天了,各人认识都很深刻,态度上也很痛心疾首,口号也喊了一天又一天,但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却还是现状难变,积重难返,到头来才发现,什么山东急了?不外是干着急瞎着急装着急。
有网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脑子:我想到了
眼睛:我看到了
嘴:我说出来了
手:臣妾做不到啊
我们列举一下山东广受诟病的问题:
(1)经济上发展缺乏动能,财产结构不合理,重工业、传统工业、资源型财产是当下主要的财产形态,也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2)营商环境差,好比之前全国人民只要到了山东的地界,不贡献几个交通违章是走不了的;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山东人好喝会喝能喝,谈事先上酒桌,也是营商环境差的体现。
(3)进行机制低效,官僚主义严重,各位官老爷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吃拿卡要尽显其能。
以上是各人都知道的,几乎都成了各人对山东的共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是人,准确一些,就是那些在其位却不作为的一线职能部分的公务员们。
口号喊得堂而皇之最后政策为什么执行不下去?为什么在山东令行禁止和上行下效这么难?还得靠刘家义书记一遍又一各处强调,真情意切地呼唤李云龙式的干部。
就是因为改革是一定要触及到一部门人的利益的,我们来想想,如果政策真要贯彻执行,到底触及到了哪些人的利益呢?对,就是那些广大的一线落地职能部分的公务员,好比改革需要简政放权,就是要这些人放弃手里的权力,少干预甚至不干预,这些人固然不肯意,肯定是要千般阻挠。
要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握在手里的既得利益,别人动不得的,简政放权?怎么肯?!没有权力就没有利益,把原来有的权力都让渡出去,自然是千般不乐意。
结果导致山东的顶层设计很好,广大群众期盼满满,到最后发现中间层铁板一块,成了改革的最大阻力,省委市委各位书记喊着思想解放要认真贯彻执行,中间层喊着好好好我立马就干却不为所动,人民群众听得改革这么多年发现没什么变革也疲乏麻木了。
这就症结所在,山东人都在着急,却也只能止于着急。
动能转换,关键在动
病根找到了,开药方也得直达病灶,否则很多好的想法就落实不了。
首先要说的是,改变思想和观念自己就是一句空话,各人都知道的山东官僚主义严重,各人对体制内的工作有一种非比寻常的热衷,每年考公务员的人群乌泱乌泱的,很多人祭出孔孟思想说事情,说山东官本位的思想严重,是因为孔孟提倡的“学而优则仕”,这种说法有原理但不完全对,而且认识到这个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公务员在山东就是意味着地位高、福利好、权力大、铁饭碗,各人挤破头也要去端铁饭碗,不但单因为孔孟,更重要的是权力和利益。不改变体制现状,把各人的官本位思想简单甩锅给孔子孟子,光喊着叫各人改变思想,妄想通过文山会海的方式转变思想,戒除官僚主义,是行不通的。
作为山东人,我个人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破冰:
(1)公务员职业化,冲破铁饭碗概念。
跟天津学,全部取消行政事业编,实行员额制。天津市开发区行政事业体例大概有1000多个,改革之后这些体例全部取消,实行员额制,原来是国家干部,以后是法定机构合同制工作人员。
山东也要这么做,先从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开始改革,改变公务员的“屁股”属性,冲破了公务员终身制,屁股决定脑袋,聘任制上岗的公务人员,更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注重在其位谋其政。
济南合并了莱芜之后,因为莱芜之前也是地级市,很多市级职能部分的人员摆设就成了大问题,原来莱芜市某局的党委委员(类似几大常委),合并了之后也就成了济南的党委委员,再加上济南原来的党委委员,导致很多市局光是委员数量就高达20人之多,举目望去,领导者众。
合同制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机构变革之后竞争上岗,不适合的人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嘛,各级领导也敢于动这些人的饭碗,合理合法地请不符合条件和碌碌无为的人离开,不至于像济南这样尴尬。
这种体制改革能够增加公务人员流动,能者上庸者下,其实对公务员自己也有好处,我有很多体制内的朋友,都诉苦说现在报酬欠好但是不敢辞职不做,每天做的都是重复的事情没有成绩感,市场化聘任的合同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制止每天焦虑自己不发展,又没有改变的动力,从而促进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成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群人,也能资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简政精官,鼓励工程师官员下海创业。
南方思想:法无禁止即可为;北方思想:法无授权不可为。简政就是把权力放给市场,减少签字盖章的环节,也就减少了众仙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撒野的机会。
简政意味着精官,政府的审批少了,工作少了,就要精简我们的官员队伍。好比鼓励工程师类型的官员下海创业,向刚刚辞职创业的济南排名第一的副市长徐群学习。
这样的能人,就应该给他出来的机会,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创造财产,也能让他赚到钱,否则老是在体制之内,束缚了手脚,本人也赚不到钱,这不是延长人家么?
(3)冲破部分藩篱,构建服务型政府。
改革首先不是一个人的事,光靠一个李云龙是远远不敷的,还需要系统性的全员运动,单个部分的改变也是不敷的,需要各部分联动,制止分割而治,共同促进服务品质,好比现在服务大厅的形式,就应该加鼎力大举度搞下去。
不但如此,各部分的数据还要对接起来,实现连通共享,这样才气减少消耗,提高服务效率。
(4)利用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智慧政务。
好比我们管理交通违章,可以通过“交管12123” APP进行处置惩罚,户籍、收支境等管理可以通过自助设备进行管理,而个税的申报和扣除,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就能解决,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生产力。
山东要加大智慧政务体系的建设,把服务数据化、信息化,发挥服务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社会提速发展的效率。
(5)“实事”制度,设置地方政府便民工程的KPI。
不是每年都有政府为群众做的“十件民生实事”么?把这种方式发扬光大,常态化,季度和月度的民生实事也要明确出来,定出KPI,还要落实时间节点、责任人、奖惩机制,制止完不成也无关紧要,继续放到下一年要完成的民生实事。
让做事情成为常态,古时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只有行动了实现了,才叫做真正的知道,仅仅是大会小会喊一喊,没有任何动作,只能叫做知道主义,嘴皮子哲学。
(6)引入公开的市场监督,增加群众互动。
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多一些批评报道,多一些建设性建议,多一些务实性举措,好比本地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就要多做常做。除了山东电视台这样的直播,也可以借助映客等具备互动性质的直播平台,与群众面对面。让政策执行者袒露在大众面前,红红脸,出出汗,就能促进政策的落实。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的电视问政节目,好比滨州等都会,录播也就算了,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多是不痛不痒的,又成糊弄了。
(7)政府力量培育高新技术财产,优化财产结构。
如今的山东,傻大黑粗的传统经济形式占据主要地位,高新技术财产和企业寥寥无几,而任何一个财产的形成,土壤都很重要,土壤的培育需要行政力量的作用。
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就放下身段招商引资,把那些明星互联网公司的第二总部引到山东来。没有人才,就去送房子送车把人才抢过来。没有市场,就人人都是推销员,把市场做出来。
山东人百年前的闯关东,证明了山东人的冒险精神和创造能力,现在需要再次发挥出来山东人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能力。山东人勤劳守规矩,也有无穷的创造力,肯定还会劈风斩浪,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