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在1月13日下午举行的梅州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以投票的形式从11件候选项目中票决出市人民政府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十件民生实事涵盖教育、就业、医疗、乡村振兴、生态掩护、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分别是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努力让学生“上好学”;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增强服务可及性;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更加充实更高质量就业;强化疾病预防和就医保障,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加强历史文化掩护传承,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加强食品、交通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宁静;着力改善居住条件,提升都会安居保障水平;鼎力大举建设“数字政府”,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每件民生实事都明确了主管部分和责任单元,提出了具体目标。
坚持办妥十件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不停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梅州市根据省十件民生实事摆设,结合梅州实际,遴选出了11件候选项目。
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大会对候选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决定最后的十件民生实事。参会的人大代表在充实了解了候选项目的内容后,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市民最关注、最希望解决的十件民生实事,使民生实事更具民意基础,充实体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角色定位。
2022年梅州市十件民生实事
1
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努力让学生“上好学”
增加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约6000个,推进公办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校(园)长市级示范免费培训约500人,市级开展辖区内教师免费轮训约3000人,县级组织教师免费培训约19500人。
加强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100%到达“5+2”。筑牢校园宁静。扎实开展校园护园行动,巩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4个100%”宁静防范建设。
2
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增强服务可及性
提高补贴尺度。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31元、286元提高到653元、3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尺度不低于本地最低生活保障尺度的1.6倍;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尺度从每人每月1883元提高到1949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227元提高到1313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尺度分别从每人每月181元、243元提高到188元、252元。
扩大救助范围。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边沿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实施“双百工程”全覆盖。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直聘社工深入村居,提供政策落实、物资救助等专业服务。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全年为困难群众管理法律援助事项总数不少于3000件。
3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现更加充实更高质量就业
深入实施“三项工程”技能培训。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000人次;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技工院校招生5000人,新增1所省重点技工学校;开展“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以上。
提升就业服务和帮扶能力。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00人以上。
4
强化疾病预防和就医保障,提升卫生健康水平
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为全市约1.8万名具有广东省学籍新进入初中一年级、14周岁以下未接种过HPV疫苗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有效预防宫颈癌。落实门诊医保共济。
开展普通门诊医保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将部门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扩大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提高参保人员门诊报酬。
充实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定向招录培养110名以上户籍为粤东西北地区的本科、专科医学生,补贴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
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攻坚村内门路建设。除纳入搬家、撤并、社区和城区建设规划的乡村,以及远离乡村的散居户和常年无人居住户的村外,实现全市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自然村内干路路面全面硬底化。
建设美丽圩镇。全市所有圩镇到达宜居圩镇尺度,建设13个示范圩镇。
整治农村削坡建房风险。开展全市存量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边坡整治8620户。
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招募选派300名青年志愿者到基层一线从事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
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加快推进各地治水治河,补齐水宁静、水环境短板,抓好河流掩护和生态修复,2022年建成80公里碧道。
开展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推动宜林荒山造林和重点水源区域的疏残林、灾损林分、低效林分改造,2022年建设高质量水源林5.7万亩。
实施古树名木资源掩护工程。开展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增补调查,加强对全市46株一级古树的监测和掩护,完善古树名木掩护制度。
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495亩以上,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宁静感。
7
加强历史文化掩护传承,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传承优秀文化。新增3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3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掩护传承流传。完成5个文物掩护单元的修缮和抢修工程项目。鼓励新建或完善8个以上非国有博物馆和类博物馆。开展10期客都文化公益讲堂。落实我市3.7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用户服务责任,流通优秀文化传承流传渠道。用好红色资源。开展30处以上红色革命遗址掩护和活化利用。推动体育设施开放。推进全市7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8
加强食品、交通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宁静
强化食品宁静监管。全市完成不少于1.9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到达每年每千人5批次。全市不少于100家农贸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物类和肉类为主的食用农产物快速检测,全年完成不少于17万批次食用农产物快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理率100%。
加强门路宁静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计划建设4个、12.5条车道超限车辆电子抓拍监控设施点,完成8个治超卸货站场建设。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获取我市主要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重点调查凌驾200万栋房屋建筑、2万公里公路门路、7500座桥梁、1600宗水利水电工程、1600公里长堤围、270座供水设施、8万公里供水管线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掌握自然灾害重点隐患情况,形玉成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
推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56宗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恢复蓄水量0.3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8万亩、掩护人口24.5万人。
9
着力改善居住条件,提升都会安居保障水平
鼎力大举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个以上,重点改造城镇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
全面开展城镇燃气宁静排查整治。对全市燃气相关企业、燃气基础设施、燃气宁静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台账建档率达100%,并制定整治方案。
10
鼎力大举建设“数字政府”,提供高效便捷政务服务
拓宽跨省通办业务范围。实现群众就医、求学、养老、户籍业务等10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推进高频事项秒批秒办。在全市推出160件“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在教育、民政、企业服务等领域推出高频事项秒批秒办。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摆设2327台“粤智助”政府服务一体机,在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实现群众服务不出村。
来源:梅州日报
记者 朱庆强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