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近年来,我国税收领域改革提速加力,亮点突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税收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税收营商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广大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到哪些政策红利?就相关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
“十三五”新增减税降费7.6万亿元
记者:减税降费一直是大众非常关注的税收话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减税降费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军:“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规模不停增大,红利连续释放,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税务部分努力克服政策类型多、实施时间紧、统筹难度大等困难,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减税降费累计将达7.6万亿元左右,特别是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到达2.3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2%,拉动全年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2020年1月至8月份,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凌驾1.8万亿元,预计全年凌驾2.5万亿元。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税务部分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2016年至2020年9月,税务部分累计组织税收收入凌驾62万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组织社保费收入凌驾12万亿元,组织非税收入凌驾2.6万亿元。“十三五”时期税收收入结构明显优化,第三财产税收占比从2015年的54.8%提高至2019年的56.9%。
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增值税制度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国税收制度以及税收营商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革?
王军:“十三五”时期,我国税制改革步入新阶段、迈入快车道,一些改革举措在国际税收领域具有开创性,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税收法定原则加快落实,18个税种中已有11个完建立法,其他税种立法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增值税从全面推开营改增,到简并税率档次、降低税率水平,到实施留抵退税制度,再到启动立法工作,年年深化、步步推进,基本建立顺应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增值税制度。个人所得税改革分三步平稳落地,有效地发挥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从正式提出到最终落地,历时25年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在我国乐成建立,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人税收管理服务新路子,为经济社会领域治理积累了名贵经验。
税收营商环境在倾心倾力中不停优化。“十三五”时期,税务部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先后制定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两个五年方案,共推出120条步伐。“放权”更加到位,落实减审批、减事项、减资料、减证明的“四减”要求,审批事项已由2015年的87项减少至目前的6项,取消了61个税务证明事项。“监管”更加精准,依托税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化风险导向下的“双随机、一公开”税务监管。“执法”更加规范,制发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税务总局权力和责任清单等。“服务”更加优化,连续7年开展“便民办税东风行动”,推出39大类147项系列创新服务举措。今年以来,鼎力大举推行“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逐步实现202个税费事项可网上管理,其中183个可全程网上办。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记者:近年来税收在助力企业发展、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领域的作用面更广、作用力更强。对此您怎么看?
王军:“十三五”时期,税收工作更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联合银保监会和金融机构开展“银税互动”活动,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6年至2020年6月,守信小微企业累计获得“银税互动”贷款2.25万亿元。同时,税务部分扎实推进税收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运用增值税发票等大数据,积极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复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