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护航项目建设 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南公安这样做(济南公安民生)公安护航新征程-心向党,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4-05-30 21:09:01 

 

5月16日上午10:00,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鼎力大举深化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8场——济南市公安局专场,邀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海峰,市公安局二级警务专员刘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警务专员、新闻发言人曹凤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李海到场,围绕全市公安机关护航项目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展开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宁静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宁静的保障。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项目突破年”摆设要求,立足公安机关职责使命,高标落实《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步伐》,扎实抓好防风险、保宁静、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宁静良性互动,以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保驾护航。

始终坚持打防并举,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宁静就在身边。

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发起“夏季行动”“利剑行动”强劲攻势,常态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打击“两盗一骗”、缉枪治爆、食药环知等系列专项行动,济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3年命案全破的省会都会。科学布设“四级巡防”体系,将21.9万泉城义警、13万保安员纳入防控网格,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刑事治安警情和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3.1%、15.5%,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都会。抓实抓细民爆危化、大型活动等公共宁静监管,开展“治堵治乱保畅”行动,门路交通事故等四项主要指数全面下降,1128场次大型活动顺利举行,“平安泉城”成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始终坚持法治理念,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公正无处不在。

全面摆设护航重点项目“五大行动”十六条步伐,推出涉企警情“吹哨报到”、货运车辆“平峰畅行”等创新机制,保障项目开工落地。深化“黄河安澜•生态警务”,配强七大领域1357名特色警长,纵深推进黄河生态保护“雷霆行动”,守好泉城绿水青山。强化“防风林”预警研判工程,创新搭建“涉企风险数智防控中心”,为项目企业提供全周期健康体检,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开展“清源”“护税”“护航”“清风”四大行动,建玉成国首家“知识产权协同掩护警务工作站” “商标掩护协同联动工作站”,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始终坚持服务民生,让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便捷触手可及。

以“放管服”改革提升公安服务品质,线上升级济南公安“e警通”平台,实现16类193项惠企利民服务“全时即享”,注册用户总量超480万人,累计服务企业3600余家次、群众2370万人次,“e警通”获评全国电子政务典型案例。线下深化“一窗通办”,市县两级服务大厅实体运行“一窗通办”,127个派出所推行“户籍+”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12类69项高频户籍业务“零跑腿”,开辟外籍人才收支境服务绿色通道和外市迁入人才“服务专窗”,最大限度把方便留给企业群众。

2024年,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强省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市公安机关将践行“项目深化年、公安走在前”,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主线,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为服务保障“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是高水平打造韧性宁静都会深耕数智警务,健全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停提升预警、防范、处理重大风险能力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济南”,守牢宁静稳定“一排底线”。二是高质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不停擦亮“黄河安澜•生态警务”品牌,创新“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落实“一项目一警长”“接诉即办”等服务举措,探索设立“企业办不成事窗口”,做到“有事能联系、服务有结果、无事不打搅”。三是高品质优化公安管理服务。连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公安政务服务尺度化体系,推进交通“绿波带”建设,拿出更多真招实招硬招解决老黎民急难愁盼问题。

记者提问

公安机关在坚持法治思维,以高水平宁静保障高质量发展、不停推动法治公安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要开展?

李海峰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公安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为积极助力全市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连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公安机关将开展为期三年的“法治公安建设年”活动。旨在通过三年攻坚,连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使全警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监督更加精准、执法队伍更加专业、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不停提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管理、每一件事情处置惩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是“法治公安建设年”的开局之年,市公安局立足实际,确定了6大方面20项具体任务。一是推动分县局执法办案中心软硬件升级改造和功能优化,打造一站式办案的总基地、监督管理的大中枢、全程保障的大本营。二是集中开展“四项清理、五项规范”专项行动,进一步改进执法服务方式,靶向整治群众关切的执法突出问题。三是不停健全执法办案配套制度体系,加强执法流程、执法环节、执法结果的全要素监督管理,切实把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四是抢抓“数字济南”和数智警务叠加机遇,加快推进数智执法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依托智慧化手段助推公安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五是连续深化执法责任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主办侦查员和执法办案积分制,确保执法活动权责明晰、执法质效显著提升。六是扎实开展“泉警砺剑2024”法制业务实战练兵交锋和“坚守法治底线”大讨论,强化法治意识和执法能力养成,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事高强、作风优良的公安执法队伍。

记者提问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安机关的保驾护航,请问公安机关在防范涉企经济风险、打击涉企经济犯罪方面接纳哪些有效步伐

刘刚

市公安局二级警务专员

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项目深化年”摆设要求,坚定扛起护航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重任,超前预警经济金融、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等面临的风险隐患,依法严打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经济犯罪,努力为重大项目建设营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主要接纳了以下三项步伐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提供“全程式”保障。以“红旗飘扬·经侦砺剑”党建品牌为抓手,深化警企党建联盟,与国企民企签订共建协议,创新推行企业“出题”经侦“答题”模式,全天候为企业答疑解惑、纾困解难。2023年,在某国有企业股权划转中,民警资助企业分析甄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合规促成了国有股权的平稳划转,制止损失近亿元。

二是坚持数智赋能,落实“全方位”防控。连续推进“防风林”研判预警工程,深入分析项目建设中经济犯罪风险及特点,撰写分析陈诉15篇,提出对策建议47条,与市国资委创新联建“济南市涉企风险数智防控中心”,全方位、多条理、立体化预警监测涉企风险隐患,指导和资助企业在投资融资或签订重大合同等活动中规避风险。通过“数智中心”,乐成研判我市某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及时阻止盲目投资6亿余元。

三是坚持清障护航,实施“精准化”打击。开展“泉剑·助力企业发展集中行动”,对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诈骗、勾通投标等犯罪,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去年以来,共侦办涉企案件1168起,资助企业制止和挽回经济损失25.6亿元。2023年,某企业在项目建设中,被上下游公司联合勾通,签订7900万元采购合同,面临巨额经济损失,我局立即建立专案组,集中力量推进案件侦办,调查收集犯罪证据,固定关键证据,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并乐成实施抓捕,全力为企业追赃挽损,营造了助企利企的良好营商环境。

记者提问

掩护知识产权就是掩护创新,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市公安局在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曹凤阳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警务专员

知识产权掩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安机关不但是护航者,更是到场者。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实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连续完善“打、治、防”一体工作格局,加大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等掩护力度,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打开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昆仑”“护航”等专项行动为牵引,“零容忍”严打制假售假、侵犯商标、侵犯商业秘密等涉知识产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2023年以来,累计侦办知识产权领域犯罪1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3人,同比增长45.6%,为相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二是联建共治,汇聚知产掩护合力。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检察院、市中院、济南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15家单元,建立全国首个“商标掩护协同联动工作站”“商业秘密联动掩护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市县两级联建工作站49个,召开“信息共享、线索共研、案件共商”联席会议83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20余次,发现线索235条,带破案件51起,切实守好源头,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向前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依托市知识产权掩护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等部分专业支撑,牵头建立涵盖1200余家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掩护联系单元库,走访重点企业120余家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资助指导机床二厂、圣泉集团等20余家企业建立商业秘密掩护体系,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涉企知产案件侦办满意度100%。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市委市政府“项目深化年”摆设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就服务到哪里”的理念,做强打击主业,深化部分协作,优化服务举措,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掩护,营造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公安力量。

记者提问

根据全市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摆设要求,公安交管部分围绕优化重点项目周边交通管理接纳了哪些步伐

李海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

2023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摆设,坚持“党委政府摆设到哪里、重点项目建设到哪里、公安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全力护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让“党委政府放心、企业舒心、群众放心”。今年以来,城区交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5.9%,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下降15%、17%、14%、26%。

一是高效服务项目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外热入济、雨污分流等重点项目,高效完成711项占路施工交通宁静审查,到场重点项目建设方案研讨150余次,指导体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170余个。建立重点企业(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开通大件运输专用线路,审批机床二厂、济南锅炉厂等企业车辆通行申请1.5万辆次;在城区东部、西部、北部开辟3条过境货车绕行通道,便利过境车辆通行。

二是保障重点项目交通宁静连续开展10项易肇事肇祸违法集中整治行动,研究制定加强大货车通行管理10条硬步伐,查处一大批影响门路宁静流通的交通违法行为。全市38处视频巡检点位常态化巡检3.3万小时,主动发现警情10.2万起、故障车辆9085辆、违章占道施工1.4万处。围绕重点项目周边门路,常态开展交通违法整治112次,查处交通违法1.2万起;巡检施工现场周边点位2630处,督导整改施工宁静隐患230处,保障项目周边良好交通秩序。

三是优化重点项目交通组织。深化交通优化“看得见”行动,改造堵点531处。开展“AI+感知+互联网”信控智能测试,完成165处老旧信号设施改造,调整信号配时方案4.4万套,深度优化绿波带1125条次。对山大附中等68所学校、齐鲁医院等18家医院周边交通进行优化,改造路口28处,开辟单行线8条,设置限时停车路段24条;施划交通标线6680平米,安装调整交通标记198面,整修护栏2130米,优化交通信号配时135处。建设运行3处“交警保险联动工作站”,实现“七快一好”(接警处理快、纠纷化解快、医疗救助快、基金垫付快、保险理赔快、问题发现快、隐患整改快,事故预防效果好),服务全市“一刻钟生活圈”。全市122接处警113.4万起,出动“四级巡防”警力29.4万人次,警车17.7万辆次,巡逻449万公里,处理警情26.9万起,救助群众2395人。10分钟提醒劝离违停1364万起,轻微交通违法“首违免罚”108万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四是便民利企主动服务。先后推出16项便民利企步伐,设立75家机动车服务站、34家新能源汽车服务站、157家警医邮服务站、720家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点,累计管理车驾管业务156万笔。开展车管“五进”上门服务1010次,查验车辆6032辆,管理企业“批量办”业务8.3万笔;打造“车管惠企绿色通道”,高效服务重点企业,管理车驾管业务829笔。

下一步,全市公安交警部分根据全市“项目深化年”总体摆设,坚持“除隐患、保流通、优服务、促发展”,连续优化项目周边交通管理,全力推动交通宁静综合治理、深化治堵治乱保畅,提升门路交通治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