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广大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见效快的民生有效供给,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托起全区人民稳稳的幸福。
今年38岁的宗楠通过银川市西夏区打造的“就业创业服务联络站”,成功入职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设备操作工。“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宗楠欣喜地说,每月除了4500元的固定工资,公司还为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定制化”的职工培养计划让她看到了晋升空间。
10年来,宁夏始终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75万人以上。
社会保障,民生之依。宁夏坚持把社会保障事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着力构建更加全面更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诚心诚意为民解忧,尽心尽力为民谋福。10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宁夏始终不遗余力推动民生改善,全力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保障适度、层次多样的社保体系,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慈善救助、医疗互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广大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优先发展强教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事业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住上“放心房”“安心房”。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起点新征程,顺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宁夏将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智慧)
吴忠市红寺堡区的黄花菜产业,不仅帮助种植户走上致富路,也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资料图片)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图
马东璟:
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以务实有效举措促就业、强社保,城乡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民生福祉持续增强。10年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507元增加到38291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776元增加到15337元,年均增长9.5%。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利益问题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宣传教育中心马东璟介绍,宁夏人社系统坚决扛起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政治责任,不断丰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持续构建更加全面更多层次的社保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信党的二十大将为人社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全区人社系统持续坚持稳字当头,发力关键点位,落实纾困措施,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推动人社事业迈出坚实步伐,作出新贡献。”(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舒健民:
领到助学金铺平求学路
“我家里6口人,父母打零工挣的钱要供家里4个孩子读书。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父母干活的工地,看到过父亲为多挣几十块钱扛钢筋的辛苦。所以当2020年考上大学的时候,我一度为学费犯难。”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舒健民说。在去学校报名时,看到学校老师正在做助学金、助学贷款的相关宣传,他赶忙去询问申报条件及流程。
“有了一年3000元的助学金,我的压力减轻了不少。”舒健民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舒健民说,今后打算继续深造,希望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舒健民希望国家能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持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和资助力度,让他们能安心求学。(宁夏日报记者 智慧)
海晓红:
确保群众就业“饭碗”端得更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银川市西夏区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紧紧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切实开展助企纾困稳岗、人力资源服务拓岗等十大行动,“扩岗位”“提质量”双向发力,用心用力做好就业服务,全面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有意愿的群众就业有保障、创业有路子。今年截至8月,城镇新增就业720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1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2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683个,创造新岗位1240个,全民创业带动就业2573人。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对党的二十大召开满怀期盼。”西夏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海晓红说,相信党的二十大会出台更多就业创业惠民政策,为广大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确保群众就业“饭碗”端得更稳。(宁夏日报记者 马照刚)
专家:
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幸福感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狄国忠表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实际问题,从“四大提升行动”到“六大提升行动”,呼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全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推进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四个不摘”,做好“四个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实施县级人民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单式”结算。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支持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机构,推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增低”功能,实现县级救助服务网络全覆盖,让特殊困难群体生活踏实无忧。
狄国忠说,党的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民生保障“网”会织得更密,让群众的幸福感成色更足。(宁夏日报记者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