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今年以来,武山县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发展更有“温度”,民生事业更显“质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今年以来,武山县聚焦“急难愁盼”,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制定了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抢抓项目推进“黄金期”,省市县列29件民生实事加快办理。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6亿元,实施了产业培育、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劳务等富民产业,26个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加快推进,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农房抗震房改造、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卫生户厕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群众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全面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积极推广运用甘肃“一键报贫”系统,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1户159人,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劳务奖补、兜底保障等措施,1710户7506名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生存根本,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计。今年,武山县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4.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预计全年种植粮食作物63.8万亩以上,夏粮产量5.57万吨。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对校园及周边、农家乐、小食杂店、零售药店开展专项整治,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6份,依法取缔无证经营3家。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加快建设,交通秩序整治、市场环境治理、市政设施管理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接续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马力镇镇区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共治“六大行动”“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和全域无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全县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社保是民生之依,医疗是民生之需。今年,武山县扎实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5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74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428人,输转劳动力11.54万人次、创收16.5亿元。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武山县二中教学楼、县职专实训中心、洛门三小等项目全面建成,渭川九年制学校、武山县五幼、县六幼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招聘引进高中阶段紧缺专业教师37名。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武山”工程建设,突出做好“六户八种人”关爱服务,县殡仪馆、村级互助幸福院改造、龙台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8821.94万元。健康武山战略深入推进,县医院易地迁建、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楼、县妇儿保健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妇女免费“两癌”检查1980人。
同时,武山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服务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建立健全村文书帮办代办机制,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低保、临时救助、医保、养老保险、组织关系转接等高频事项,纳入村级代办范畴,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