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原标题:民生资讯 | 如何让失能失智老人“老有所依”?
●本报记者 行衍 许婧 文/图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失智”是记忆力、判断力和认知能力等脑功能退化,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是养老照护领域的“难中之难”。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一些失能、失智老人照料难问题愈发凸显。
每一个失能、失智老人的背后都是一个面临考验的家庭
5月18日,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工人街社区网格员李娟和志愿者周淑霞敲开了民乐小区居民马英辉家的门。2013年,马英辉的哥哥遭遇车祸,造成脑溢血而卧床不起。为了照顾哥哥和年迈的父亲,马英辉在民乐小区租了现在的住所,和父亲、哥哥住到一起,专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每天,马英辉都要早早起床准备早饭,照顾父亲和哥哥洗漱,等父亲和哥哥用餐完毕后,马英辉才开始吃早饭。父亲由于年纪大了,神志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听觉也出现了问题,看护更需要格外小心,加上哥哥全身瘫痪,翻身、上下床、清理大小便、洗头等,都要由马英辉负责照料,多年来,她一直默默承担着家庭带来的艰辛和压力。父亲和哥哥的身边都离不开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马英辉无法抽身外出工作,只能用哥哥的低保金和父亲的退休金维系着全家人的生活。
虽然家中有病人、有老人,但走进马英辉的家中,床铺干净、衣物整洁,屋内也闻不到异味。在她的照顾下,哥哥虽然瘫痪在床,却没有得褥疮,父亲也被她每天收拾得清爽利落,直到去年,90多岁高龄的父亲离世。
“生活压力虽然大,但是社区一直给予我们关注与帮助,让我感到很温暖。之前,为了方便家里老人和哥哥坐轮椅上下楼,社区把单元楼梯进行了坡度改造,一系列适老化改造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减轻了很多负担。”马英辉说。
工人街社区现有失能、失智老人8位,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失能、失智老人,工人街社区坚持每日、每周必访工作,联系志愿者不定期到失能、失智老人家里帮助老人及其家属买菜、买药、送饭、打扫卫生、读书读报等,用真情架起“暖心桥”。同时,提供亲情关爱、电话问候、急事随叫随到等服务,以及为“三无”失能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解决老人身后事。
“近年来,社区聚焦和探索社会组织如何在社区落地生根,在化解失能、失智老人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人街社区党委书记倪艳红说,“工人街社区现有13个培育及引进的社会组织,每个社会组织都会带来不同的项目,针对这些不同的项目为失智、失能老人带去定制化服务。同时,为老年痴呆患者发放防走丢手环,对接移动公司,免费为失能、失智老人安装微摄像头,并和他们家属的手机连接,将自治、联治、智治相结合,对社区失能、失智老人进行全方位看护。”
多措并举化解失能、失智老人“养老焦虑”
家住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民生社区的82岁的独居老人朱焕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膝盖半月板坏死等疾病。当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坐在轮椅上和邻居乐呵呵地聊着天。从家里推她出来的是四楼的邻居方乐朋。
“平时,有志愿者来帮我打扫卫生、理发、代买生活用品,还陪我聊天,邻居对我也非常照顾,给我送饭,还推我出来晒太阳,我心里特别感激。”朱焕说。
“社区工作人员人数有限,平时也有其他事务要处理,无法随时在失能、失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身边提供服务,我们社区的搭把手互助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搭把手互助团现有志愿者120名,都是社区居民,邻里之间如果有失能、失智老人,他们经常会做好了饭送到老人家中,平时没事的时候还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通过邻里互助及时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实际困难。”民生社区党支部书记沈玲玲说。
民生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785人,其中,留守、独居、失能老人较多,大武口区乐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民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助浴、助洁、助聊、助学等十助服务,从源头解决高龄、失能、独居老人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将‘红色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展‘七点半拉窗帘’行动,并定期提供敲敲门、日常维修、助购、助餐等服务,更好地为失能、失智老人服务。”大武口区乐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刘爱霞说。
智慧养老开启线上服务
5月19日,记者来到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看到,“12349”民政便民养老服务热线电话接线员正在有序忙碌着,将老年人的需求通过系统派单,服务人员接单后及时上门服务。同时,在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大屏上,显示着各站点助老员的服务内容和所处位置。
“通过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我们为全市失能、失智老人进行了摸底建档。截至目前,已为全市1420名失能老人和4579名失智老人建立了长者档案,依托‘12349’呼叫中心为老人提供电话问安、视频问安、生日祝福等服务。借助线下运营的89个中心站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浴等十助服务,入户为老人提供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生活照料等服务。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智能物联设备,例如紧急呼叫设备、智能随诊箱等,实时检测老人生命体征及活动状态,通过以上多项举措,保障失能、失智老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和生命尊严。”石嘴山市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平台运营总监杜瑞说。
“照顾失能、失智老人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杜瑞表示,为了让更多家庭科学地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石嘴山市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每年都会邀请专业人员走进社区不定期开展失能、失智照护培训,培训内容有失能、失智老人日常照护方法以及康复照护方法等,帮助失能、失智老人家属更好地照顾老人生活。
照护失能、失智老人还需多方持续动力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失能、失智人群越来越庞大,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失能、失智老人来说,大多数都会和家人共同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照料问题。一方面,子女忙于工作,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赚钱维持家庭开销,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照顾老人的生活中,加上不懂得如何科学照护老人,导致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聘请护工所需要的费用较高,普通家庭无法承担。
“繁重的护理、精神的压力以及断绝的社交等,都严重影响照护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失能、失智老人也承受着身心痛苦。”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卢红表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民政部有关要求,市民政局结合实际,制定了《石嘴山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市场运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建设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项目实施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老人及其家属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力争到2023年11月底前,完成673张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并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不少于1345人。同时,卢红呼吁全社会给予失能、失智照护者群体更多关心和帮助,增加对失能、失智症的了解,早预防、早干预,让更多失能、失智老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来源:石嘴山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