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0年5月29日上午10点,民生银行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新任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人选。中银香港原副董事长、总裁高迎欣空降民生银行,正式出任党委书记。
民生银行近期面临董事会的换届选举。外界普遍认为,新的党委书记到任,意味着该行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工作将“提速”。
此前,民生银行党委书记一职由行长郑万春担任,目前其改任党委副书记。早前有媒体报道指,高迎欣将接替已届退休年龄的洪琦,成为民生银行新任董事长。
对于这次人事变动,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在干部大会上表示,这是银保监会党委根据民生银行改革发展需要作出的决定。
民生银行是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银行,股权较为分散。有评论指,“部分董事与管理层存在博弈,或者可以说是存在间隙,每次董事会换届都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民生银行的前世今生。
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就是一个“特殊”存在。虽然全部由民营企业出资设立,但是按当初的设计,民生银行实行“民有、国营、党管”机制。
“民有”是指民生银行完全由民营企业出资设立。“国营”是指民生银行按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党管”是指民生银行高级管理层均由工商联、人民银行、银监会任命管理,民生银行的党组织关系一直由银监会代管。以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副主席的身份筹备民生银行的童赠银任民生银行第一任行长,副行长有:魏盛宏(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董文标(副行长,原海通证券第一任董事长)、谢秋涵(来自全国工商联)、周少华(来自国家体改委)。1997年7月28日,蔡鲁伦从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位置调任民生银行行长。2006年,第四任行长王世浵也是银监会推荐的。
1993年,有感民企贷款之难,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在泰山会首次座谈上提议成立一家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随后一番牵线搭桥,德高望重的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两大“红色资本家”之一经叔平主导了民生银行筹建工作。经老将筹建报告递到了国务院。时任总理朱镕基批示“可以试一下”。
有分析认为,民生银行之所以获批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经老“红色资本家”的身份。为了落实“民有、国营、党管”机制,经老不但一直担任民生银行董事长,而且不占任何股份的工商联拥有30%表决权。
到1999年情况发生变化,民生银行筹备上市。零股份的工商联将丧失30%表决权。如何延续“国营”成为经叔平当务之急,据媒体报道经老的选择是扶持了两个“代理人”:张宏伟、刘永好。
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末期,民生银行借由清理不良资产,通过法院强制拍卖股东股权进而回收股东贷款。本不是股东的东方集团张宏伟屡屡抢占先机,成为这些拍卖股份的接盘者,一举持股9.42%,成为第二大股东。因经老力推,张宏伟被推举为工商联副主席、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与此同时,通过协议受让,刘永好将股本扩大至9.9997%,成为第一大股东。加上“希望系”其他持有股份,刘永好持股逾17%。同样在经老的推举下,刘永好被选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2006年7月16日,民生银行举行董事换届选举,经老因病缺席。民生银行的创始人及董事长经叔平卸任,董文标接替成为民生银行的董事长,并由此连续三届担任民生银行董事长,任职时间长达8年。而第一大股东刘永好竟然会在本次董事选举中直接落选,深陷“关联贷款”丑闻的“泛海系”卢志强则高票当选,顶替刘永好副董事长的位置。直到2009年3月,刘永好才重返民生银行董事会,再度成为副董事长。
没有经叔平的掌舵,董文标时代,为了制衡众多股东的干扰,在民生银行内部设定了新的议事机制,将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与非决策性会议。股东们的争议被最大限度地限制在非决策性会议中。
2013年5月,董文标提出设立一家民营投资公司,集结100家大型民企,众筹100~500亿元,通过资本运作整合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产业。2014年8月,董文标结束民生银行任期,转而成为新成立中民投董事长。
随着民生银行上市,以及经叔平卸任董事长,特别是2009年逝世以后,“民有、国营、党管”的机制已经逐渐淡化、弱化。到董文标卸任之后,“民有、国营、党管”的机制基本名存实亡。
民营股东之间为了争夺民生银行的控制权烽烟四起。
董文标时代,民生银行在小微金融理念、体制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大力创新,在股份制银行中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各家银行纷纷效仿。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047.22亿;小微客户总数达到190.49万户。小微业务的高速发展却在2014年突然停滞不前。
但实体经济进入L型新常态,让银行业者有点始料未及。董文标时代曾经的蓝海,到洪崎时代,俨然已是一片红海。
2014上半年,民生银行小微客户数虽然增加了45.4万户,但是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仅增长了0.6亿元,小微贷款投放速度骤降。外部环境的居变,让民生银行在小微业务上踩了急刹车。
作为民生银行首创的几大小微金融业务模式,“一圈一链”、城市商业合作社等曾经备受小微商户和同业的好评。民生银行凭着创新模式使得小微业务做的风生水起,在行业中有着“小微之王”的美誉。不过,实体经济的快速变化,以钢贸企业为代表的“商贷通”业务因互联互保模式在2013年风险集中爆发。2013年8月份,仅上海地区涉及民生银行的钢贸案共有29起,平均每天就有一起诉讼。
联保互保的创新业务模式打破了过去“抵押物崇拜”的静态产品设计理念。但在遇到经济下行风险时,无论是产业链金融、联保互保还是商圈金融,失去了抵押物的支撑,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只会引发更大的风暴。
此外,在宏观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民生银行曾经引以为傲的事业部制也遇到巨大挑战,不良率高企。在2014年开始对这一模式进行结构性调整,仅保留专业性强、效率高的地产事业部和集团事业部,其他行业回归各分行服务。
总结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得失,洪崎指出,行业事业部在放贷资产方面很有竞争力,但在综合服务包括存款、结算上不足,导致民生银行至今负债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在此前由分行开展业务时并不存在。
洪崎还指出,由于行业事业部管理链条太长,一些管理不到位,导致民生银行在合规上的处罚比同业多。此外,行业事业部有专业的营销能力,但对行业风险研究不到位;对民企的服务也缺乏精细化分层管理。因为即便在同一行业,大中小客户风险特点和服务需求也不同。
洪崎说道,“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我们在收入、业务发展速度、净利润还有不良资产处理上的调整,实际上都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15-2017年间,民生银行一方面在反省,一方面在不断调整结构。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后,民生银行在2018年初正式回归“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
民生银行将民企客户分为四大层面:一是总行及分行级战略客户,二是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生态中小民企,三是聚焦重点行业和客群的潜力中小民企,四是小微客户。2018年,民生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围绕汽车销售、家电、白酒、建筑工程、医药流通以及政府采购行业,形成覆盖各行业前20名的152名供应链核心客户,覆盖了六千多户上下游客户。
小微业务方面,在2014-2016年间,民生银行经过痛苦地调整,换掉了约50%的小微客户和1/3的小微客户经理。截止2019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余额4274亿元,但早在2013年末,这一规模就曾达到4047亿元。前后两个四千亿,质量、结构完全不一样。自2016年以来新发放的小微贷款不良率仅 0.19%,逾期率为 0.42%。小微金融不能只盯着贷款,民生银行2018年小微营收中贷款收入占比约60%,非贷款收入占比约40%。
在调整模式、强化科技使得小微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民生银行正在适当压缩低风险、低收益、以抵押为主的小微产品,扩大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客户占比,增加高风险、高收益客户产品,提升小微业务的收益贡献。2019年目标是,小微贷款收入与非贷款收入各占50%左右。
洪崎表示,垂直化管理、风险与业务的一致化改革、竞争上岗、客群服务“样板间”等多项改革仍在推动过程中。洪崎反复提及“吸取教训”,现阶段不求亮点但求质量。“推进过程中我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坚持好好做,做到一定程度,做对了,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由于股权分散,民营企业股东为了争夺民生银行的控制权,内部长期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博弈局面,导致管理动荡。民生银行因此得名“民不聊生银行”绰号,暗示其内部股东之间分歧众多,各怀心事。
股东关联贷款一直是民生银行被人诟病之处。2006年民生银行便被曝光关联贷款高达42亿元,其股东“泛海系”独占其中近80%,占民生银行净资本的19.57%,远超银监会规定的10%红线。民生银行开始漫长的关联贷款清退工作。
但这种关联贷款一直存在。根据民生银行2009年的中报,截止当年6月30日,民生银行全部关联方贷款金额为19.84亿元,其中,泛海控股的关联贷款金额达10.56亿元,占民生银行全部关联方贷款的53%。
2013年8月,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三个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携手成立民生电商。民生银行直接给予20.1亿元授信。另据媒体披露,民生电商当时设定的目标是最快3年、最慢5年实现在香港或美国上市。
有媒体披露,董文标离开民生银行的最终目标,可能是率中民投控股民生银行,构建一个“金融+产业”的庞大帝国。
2016年末,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某业务负责人涉嫌“性骚扰”女下属一事被媒体披露。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做出撤职和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2017年初,媒体披露,时任民生银行行长被中纪委带走协助调查。
今年4月,民生银行某支行爆出“飞单”事件,支行行长伙同他人私自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第一大“飞单”案。
“飞单”事件之后不久,又被曝出原副行长赵品璋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赵品璋在担任民生银行副行长期间一直负责风控和信贷评审工作,媒体报道“小微、商贷通不良高企就是在他任内发生的,管理太松散”。
有专家表示,民生银行近年来在金融界掀起重重波澜,核心在于其整个系统存在漏洞。“这种漏洞可能会以高层腐败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会以底层员工‘飞单’和假章的方式出现”。
民生银行2014年净利润增速仅有5.36%,大大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昔日稳居股份行第二的民生银行,净利润只能排到股份行的第四位。
民生银行2014年业绩的大幅下滑,与其大力推行的、以“商贷通”为代表的小微战略紧密相关。2009年,民生银行率先在行业内大力推进“商贷通”业务,强调打破抵押物崇拜,创出互保、联保的担保方式,并通过合作社模式将小微企业组织起来。民生银行宣布:小微业务风险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难题迎刃而解。小微战略的推进,给民生银行业绩带来了很大贡献。2010年,民生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109.46%,2011年,净利润增速达到56.68%,2012年也达到了34.54%,净利润增速高于其他竞争对手。2013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净利润大有超越招行之势。
不过,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实体经济风险不断加大,中小企业蒙受重压,此前赖以成名的小微业务也成为风险高发区。市场有传言商贷通爆出大批不良。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信贷员虚构“假商圈”的骗贷行为。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长三角等小微不良重灾区,民生银行总行甚至要求小微业务“基本退出”,直接从量上压缩。2013年6月10日,民生银行召开2013年股东大会及投资者见面会。洪崎在会上宣布,民生银行的战略重心将从“两小”(小区金融和小微金融)转移至零售业务。
民生银行201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小微业务在2014年已基本停止了扩张步伐。2014年三季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62.64亿元,比上年末仅增长15.42亿元,小微客户数264.2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3.72万户。此前,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以每年贷款余额递增1000亿元的速度迅猛增长。
从2013年开始到2016年,民生银行净利润增速从此前的高于其他竞争对手跌落到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
与此同时,此前备受赞誉的事业部制,在此轮经济下行周期中,电力、煤炭、钢贸等行业成为重灾区,其相关事业部也是危机四伏。据媒体报道,民生银行钢贸坏账占比很高,又与很多大的“煤老板”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因此能源、冶金金融事业部的不良率是最为突出的。民生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末,冶金金融事业部的不良率高达6.4%,能源金融事业部不良率为2.09%。
2020年3月底,民生银行披露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804.41亿元,同比增长15.10%;净利润538.19亿元,同比增长6.94%。这份业绩被洪崎描述为“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但与同业相比又是另一番情况。民生银行2019年净利润增速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倒数第三,在36家A股上市银行中增速排名倒数第八位。该行2018年的净利润仅增长1.03%,营业收入在2017年甚至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
2010年,安邦人寿成立,其注册资本为37.9亿元。
安邦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公司资产总计1.45万亿元。如此惊人的增长,恰逢保监会原主席项俊波主导下的保险市场化改革期间,以万能险为主的理财险推动了一批险资黑马的成长。
首先,保险公司的负债端产品费率放开。2014年初,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利率首先放开,由2.5%提升至3.5%。2015年2月16日,保监会发出通知,废除2007年开始执行的《万能保险精算规定》,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将万能险产品利率市场化,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并从当日起正式执行这一政策。
于是,市场上销售的万能险整体收益率高达6%-7%,个别万能险产品利率高达8%。安邦人寿、前海人寿等新进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都更加偏重投资型寿险产品,其中万能险、分红险等投资类险种占公司总保费的比例远高于传统寿险产品。2016年,安邦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142亿元,而被认为代表万能险规模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则达到2162.9亿元。
同时,保险公司资产端投资领域开闸。2014年初,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规定保险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不高于30%。按照此前的规定,险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合计不能超过25%。
2015年7月,保监会再度放宽险资入市要求,将险资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恰逢股灾,险资以“为国护盘”的名义在资本市场高调出手,对一些知名的实体类上市公司频频举牌。特别是到2016年,险资举牌成为资本市场的年度大戏。
在此期间,安邦先后12次收购民生银行22.51%股权,共斥资379.86亿元。
2014年12月,安邦首次举牌民生银行,并很快增持到10%。随即,安邦副总裁姚大锋被提名增补为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
2015年1月21日,安邦保险以均价每股9.723元买进1.98亿股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由19.28%增至20%。这是安邦保险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第10次增持,10次增持共耗资约328.76亿元。随后安邦保险分别于1月23日及1月26日两度增持民生银行A股。最终,安邦保险持有民生银行股权已达22.51%,成为民生银行单一最大股东。
随着安邦强势介入,其他股东相继减持。2015年初,郭广昌清空了所持民生银行A股,随后,刘永好、卢志强、中国人寿也进行了大笔减持。
险资在二级市场激进投资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个别险资控股实体企业后的行为掀起舆论风暴。其中,业界最担心的是风险与日俱增,银行资金借道保险渠道流入资本市场,保险资金“短借长投”等问题尤为引人注目。
2016年12月3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表“野蛮人、妖精、害人精”的言论。随后,各项监管政策收紧,此前各路高调举牌的险资也受到调查与处罚。2017年2月,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先后受到处罚。其中,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被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
在万科新一届董事会中,新当选的7名非独立董事由三人来自万科管理层,三人来自深圳地铁。而第二大股东宝能和第三大股东安邦均无董事当选。
直到今年5月初,保监会对安邦人寿发出监管函,对安邦人寿提出了两点监管措施,一是对于相关违规产品不予备案,安邦人寿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并做好后续工作;二是三个月内禁止安邦人寿申报新的产品。
2017年6月13日晚间,财经网发布消息称,6月9日安邦集团掌门人吴小晖被带走协助调查。6月13日深夜,安邦集团官网登出声明称,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已授权集团相关高管代为履行职务。
2018年2月23日,保监会官网发出公告,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为保持安邦集团照常经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
2018年7月3日,一直未被监管部门核准董事资格的姚大锋,在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三年半后最终黯然离职。一同离去的,还有安邦财险推荐的董事田志平以及外部监事程果琦。
2019年8月27日,民生银行公告称,从安邦集团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承接民生银行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达17.84%。同时,安邦此前一直未被批复的股东资格在2019年8月获银保监会同意。
2020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公告,依法结束对安邦集团的接管。
按照工作计划,大家保险逐步变现此前安邦在二级市场疯狂买入的上市公司股权,包括万科、中国建筑以及招商银行等。其中仅去年减持招商银行1.65%股权就变现超140亿元,目前大家保险还持有招商银行9.98%股权。
民生银行与招行是同期被安邦强势入主的,但目前对民生银行股权大家保险一直没有进行处置。因此,分析认为,大家保险也有望提名两名董事进入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
市场纷纷猜测,如果大家保险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是否将积极参与推动民生银行公司治理?民生银行会否重回“民有、国营、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