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预制菜进校园”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食品安全   食物中毒

2023-09-21 08:01:23 

□刘元举

学校统一餐饮引发的“熟菜进校园”问题正在多地持续引发热议。 家长反对的原因是,预先准备好的菜品不如学校食堂新鲜出炉的菜品新鲜,而且含有防腐剂,对孩子不好。 一些父母辞去工作,为孩子提供膳食,因为他们不吃准备好的饭菜。

安全进校园创意黑板报__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学校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应听取家长委员会或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保障教师的权利、学生、家长了解、参与、选择、监督。 因此,学校无法自行决定是否引入预制菜肴,并须通知家长。 这些是规则,必须遵守。 另一方面,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尊重专业性和科学性,不要盲目听信迷信,把渲染恐慌的短视频当成权威。 这不是爱孩子,而是伤害孩子。

调理菜,又称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是指大型调理菜厂,将配料、辅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包装后出厂销售。 通常准备好的菜肴需要在冷链条件下储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加工者在食用前简单加热或烹饪。 现在很多学校准备的菜肴实际上都是由中央厨房提供的,即由中央厨房准备好,然后送到学校。 中央厨房模式本身不涉及防腐剂问题。 当然,中央厨房仍可能使用预先准备好的菜肴。

很多家长反对现做的菜肴,支持食堂现做的菜肴。 事实上,食堂的安全有保障吗? 6月至9月,短短三个月时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级中学城西分校、江苏省句容南京财经大学桥头校区学生食堂、云石高级中学辽宁省云南省曲靖市2中学朝阳双塔区一所高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事实上,上述情况并不少见。 有学者对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统计。 2004年至2011年生活网报道,全国共发生校园食物中毒事件940起,累计报告病例31945例,死亡40人。 在有明确致病因素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是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起因和病例数的56.17%和60.35%。 化学物质是学校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已知原因死亡的77.14%。 9月份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食物污染或腐败变质是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常见原因,占已确诊事件总数的50.83%。 结论认为,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目前我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因素,预防化学食物中毒是减少学校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关键措施。

安全进校园创意黑板报_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_

这种状况并不容易改变。 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食堂设备不足、冷链不完善; 食堂管理不善,使用过期食材; 食材加工、储存不当,如不区分生熟,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餐具等未严格消毒; 食堂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卫生知识和责任意识,自我卫生防护意识淡薄。 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堂管理不善、误用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小型食堂不易管理。 食堂规模较小,能承担的管理费用有限。 在目前的管理水平下,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有质的飞跃。

从这个角度来说,熟食是食品安全的一个进步。 熟食自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 大规模工业化的安全水平肯定比小规模农户生产要好。 食堂去菜市场买菜时,没有人知道自己买的蔬菜是否含有农药超标。 负责采购的员工是否有非法所得,很难监管。 如果老板非法赚钱被查出来,大不了就得搬家。 然而,大型预制蔬菜制造商的采购目标是大型农场。 他们还拥有专门的测试设备,并且能够承担测试费用。 在关键采购岗位上,大型厂家都会设置人员,相互监督制约。 ; 作为规模较大的资本,预制蔬菜工厂信誉良好,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

安全进校园创意黑板报__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

买车时,选择大品牌; 购买生鲜食品时,应去大型超市。 在这些事情上,大家都知道,大牌餐厅比大牌餐厅安全。 那么,说到午餐,为什么他们认为小名或无品牌食堂比大名熟食生产商更安全呢?

调理菜产业一方面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另一方面连接餐饮业和居民消费。 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产业。 熟食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做大做强、我国居民消费的升级、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食品药品安全进校园__安全进校园创意黑板报

当然,预制食品行业正在经历规模扩大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调理食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生产模式、市场模式、监管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 缺乏相关法规和标准,鱼龙混杂。 现象。 例如,同样是腌制鱼菜,有的厂家按照动物性水产品国家标准,有的则按照速冻调理食品标准。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出台激励支持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市场集中度。 与此同时,监管也要跟上。 近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调理菜生产许可证审查方案》,颁发首张调理菜“许可证”。 另一方面,现阶段最好还是推迟将预制菜引入校园,直到整个市场的技术、运营、监管更加成熟,这样才会更有保障。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专栏作家)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