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河北肿瘤医院院长赫捷被举报称违规私设民营医院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医院   肿瘤   河北   医学   廊坊

2023-08-19 09:00:47 

8月14日,央广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何杰被举报》消息称,近日,一则涉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报道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肿瘤医院”)及其院长何杰的举报信从业内传出。 举报信称,和杰违规设立民营医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就此事,有媒体记者致电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卫健委等,但多次无人接听。

不到一周前,8月9日,河北青年报发布的注销公告显示,位于河北廊坊的“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河北医院”)拟申请办理向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该日期距离其注册还不到两年。

此次计划中被取消的河北医院就是举报信中提到的私立医院。 随后,在一系列媒体报道中,对这家投资超90亿元的医院的各种质疑逐渐浮出水面。

国家出资医院为何变成民办非企业单位(注:民办非企业单位)? 为何民办企业成立不到两年就解散了? 我买了自己的资产,花了2.98亿。 钱都去哪儿了? 国资购买的昂贵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为何要配置给私立医院?

澎湃新闻发现,今年7月2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刚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廊坊院区(编者注:上述河北医院)资产收购的决议。 不过,早在2022年3月,中国肿瘤医院就已启动了总规模超过600人的河北医院的招聘工作。 今年职代会之前,进行了第二轮招聘。

经过一番操作,这家“私立医院”最终会披上公立医院的外衣吗?

未经批准就建?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了河北医院的成立历程。

有关“河北医院”的公开信息最早来自2019年1月10日,《廊坊日报》一篇题为《廊坊市卫健委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报道,其中提到“加快廊坊市中心医院前期工作”将推动中国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尽快落地。”

同月生活网消息,据廊坊市人民政府公开信息披露,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廊坊分院已确定选址。 2019年2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分院签约仪式在廊坊市举行。 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何杰院长分别代表双方完成签约。

随后,2019年5月13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肿瘤医院廊坊园区项目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河北医院__河北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此次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是指廊坊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引入央企投资,并签署“廊坊院区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设实施协议》。 合作建设廊坊校区《三方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是,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廊坊市政府指定的具体实施服务机构,将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集团紧密合作。实业有限公司。 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规定了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要求以及医院的运营。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负责设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是项目投资建设的主体,负责所有公益性和非公立医疗医院。 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进入2020年,项目已启动并落地。 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政务信息公开,1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正式开工。 据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定位为“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项目总投资94.6亿元,其中肿瘤医院廊坊分院87.6亿元,国家肿瘤医院7亿元。癌症中心。 共设计床位2600张。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河北省卫健委”的正式批复,“中科院肿瘤医院”(河北分院)建设直到2020年11月24日才正式获批。

这也是不少报道中提到的河北医院“未经批准建设”的程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也致电河北省卫健委,但无人接听电话。

股权疑虑

也就是说,在上述审批中,“河北医院”股权结构被曝光,进而涉及“假国企”等一系列质疑。

批复中提到,“同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中冶吉鑫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吉鑫)共同组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医学科学院。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服务于社会。”

首先,根据上述三方协议,河北医院最初由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国冶金工业总公司共同组建,但审批内容显示得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并没有出现。 在里面。

项目方中冶吉鑫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根据2019年9月23日协议,为该项目设立的新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定子公司中冶国际与吉林信托共同设立中冶吉鑫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冶吉鑫有限公司显示为国有企业。 作为项目公司,将与肿瘤医院共同开设该医院。

河北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__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河北医院

企查查显示,中冶吉鑫的控股股东为康和信(大连)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注资4.77亿元,持股99.58%。 中冶吉鑫的另一股东为中冶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冶国际,但仅持股0.42%。

中冶吉信的大股东康和信是2020年11月9日成立的国有金融企业吉林信托的子公司。康和信显示为国有企业。 现任法定代表人为陈英,初始法定代表人为付烈武。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复杂的股权操作中,涉及到一家特殊的民营企业。

2020年11月16日,康和信全资收购北京独资企业北京康养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康养)。 另一位监事为上述康鹤新的法定代表人付烈武。 随后,傅列武还担任中冶吉鑫的法定代表人。

2020年11月24日,在河北省卫健委批准河北省卫健委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的当天,北京康阳出资2.98亿元收购中冶吉鑫持有吉林信托全部股份。

同日,康和新出资2.98亿元收购北京康阳持有的中冶吉新全部股份,持有中冶吉新99.33%股权,康和新成为中冶吉新的绝对控股方。

奇怪的是,2021年8月6日,康鹤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次将股权出售给北京康养原唯一股东付红英,北京康养再次成为自然人独资公司。

康鹤新将股权卖回给付红英后不久,2021年8月18日,付烈武退出康鹤新。 2023年8月3日,河北医院申请注销时,中冶吉鑫的法定代表人也由傅列武变更为孙善秀。

这里有很多疑点。

首先,北京康阳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中冶吉鑫原控股股东为吉林信托,康和新的控股股东亦为吉林信托。 同样的体制下,直接转让公司股权不好吗? 北京康养究竟属于谁? 傅烈吾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果是国企出身,为何到民企担任监事? 如果他是一家私营企业的高管,为什么他会担任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河北医院_河北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_

其次,据中新网报道,吉林信托官网披露的组织架构中并没有发现子公司康和信,吉林信托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也没有发现康和信的名字。 吉林信托工作人员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这家子公司。

企查查信息显示,康和信的注册资金来源不明,社保参保人数为0人。那么康和信是谁的公司呢?

第三,根据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其股权转让不仅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遵守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需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康合信和中冶吉信是怎么做到的? 一天换两个股东?

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或致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吉鑫、河北医院、吉林省财政厅、吉林信托等相关方,但截至发稿,各方均未回复已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民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报道“假国企”风波后,8月3日,中冶吉鑫法定代表人由傅列武变更为孙秀山。 8月9日,河北当地媒体发布公告:向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该日期距离其注册还不到两年。

河北医院为何能被取消? 这又涉及到河北医院民办非企业企业的经营。

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批复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时提到,河北医院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组织。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

一位资深律师告诉澎湃新闻,“非公有制企业本身会享受各种扶持政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土地是划拨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可以获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除各种税费。 此外,还可以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补贴政策。”

这里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作为创始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中冶吉鑫都是国有企业。 他们的国有资金如何转变成民营非政府企业? 河北医院成立之初,作为民办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既然取消了,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 投入的数十亿资产将如何处置? 是否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姓是公是民?

尽管注册为“私立医院”,但河北医院的实际运营似乎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负责。

7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方账号发布的《中心医院第一次职代会暨第二次职代会隆重召开》文章显示,肿瘤医院书记张勇医院召开会议,公布了医院重大事项的表决结果。 7月27日,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召开第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会议表决通过了医院廊坊院区资产并购等事项。

何杰院长表示,肿瘤医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通过日坛过渡到龙潭湖,完成了两次历史性跨越。

澎湃新闻发现,中国肿瘤医院官网2022年3月发布的招聘启事显示,早在一年半前,中国肿瘤医院就已开始为河北医院大规模招聘。

招聘启事称,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位于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人民医院40余公里,车程约40分钟。 河北医院是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落实国家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国家高水平医院的重要举措质子放射治疗中心。 2020年经河北省卫健委批准设置,为河北省重点民生工程,为非营利性三级肿瘤医院。

值得深思的是,在简介中,批文中的非营利前的“非机关”二字被省略了。 从介绍和规划来看,拟招募的医院应该是上述的河北医院。

网页截图

招聘明细显示,招聘规模超过600人,涉及38个科室,其中仅护理部就招聘护理人员多达320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河北医院__河北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部分招聘要求截图

6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发布第二批人员招聘信息。 招聘公告中,河北医院表述成了中国肿瘤医院设立的“廊坊院区”。

公告称:为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缓解非首都功能,建设高水平国家医疗中心,创建国家级质子放疗中心,中国肿瘤医院医学科学院在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廊坊院区。 北京人民医院和廊坊医院采用“一院两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医疗服务质量和信息同一质量、同一来源,人员培训和调配实行统一管理。

8月17日,澎湃新闻致电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人力资源部表示,“本次招聘主要面向廊坊医院”。

中国肿瘤医院为这家“私立医院”提供了多名人员。

据中新网报道,河北医院的报道中会提到,该项目的“亮点”之一就是质子放疗系统的配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河北医院“将配备世界上最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

该设备属于国家规划配置的一类大型医疗设备,由国家卫健委负责配置管理。

不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两套这样的设备,一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另一套会在民办的河北医院。 中新网质疑巨额国有资产购买的质子放疗系统放置在私立医院是否合规?

为此,财政部相关司局人士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当时批准配置质子放疗系统的主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他们报告的所有材料都没有反映安排的具体位置。” 如果确实分配给河北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私立肿瘤医院,“肯定不合理”。

8月15日,据中新网报道,记者走访河北医院发现,医院名称中的“河北”二字已经消失,只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据报道,“河北”二字日前已被删除。 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主体建筑已经封顶,很多医疗设备也已经进入现场,里面还有工作人员。

8月15日,记者走访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现“河北”二字已经消失。 (上图为上一张照片,下图为15日照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