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中消协发布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消费   双11   降价   负面   吐槽

2023-11-27 12:00:57 

对于直播乱象,监测显示,有关“直播”的负面信息占投诉量的47.99%。 其中,价格垄断、商品庸俗促销、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

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直播负面信息每日趋势图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以媒体评论为例。 携带YSL(伊夫·圣罗兰美妆)产品时,疯狂小弟“红绿灯黄”的徒弟形象邋遢,表情凶恶……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这种人靠判断发财丑陋。 这位主播似乎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反感。

报告还显示,监测期间,有关“广告体验”的负面信息达75663条。 人们的“槽点”集中在手机软件广告上。 很多强行跳法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头疼不已。 对此,中消协认为,引流广告应该是“方便”而不是“扰民”,相关APP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和引导。

“今年双11,消费者戏称‘条条大路都通电商’。” 频繁且令人困惑的开屏广告跳转是一种短视行为,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便利,但更多的时候会导致厌恶和抵制。 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生活网报道,这种方式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点击量,但却消耗了用户的好感和信任。 开屏广告管理政策年初已出台,但电商平台仍需与APP开发商、商家等达成共识,加强自律。”

此外,不少人抱怨促销价格纠纷。 主要话题是优惠政策随意变化、活动临近尾声突然降价、价格不保、诱导消费者取消订单等问题。

例如,11月14日,“‘双11’最后两小时降价”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在“双11”期间违背了“承诺”。 11日晚上10点开始,Plus、Pro产品价格在原折扣基础上下调200元。 其中Pro、Max价格下调300元。 此举让不少在“双11”活动期间购买的消费者有种“背后被捅了一刀”的感觉。

中消协认为,低价“购物”背后,商家和平台经营者应该认识到,优惠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 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行不通,第二次降价会一天天变。 损害消费者情绪和品牌形象。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