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假借“蟹卡兑换”幌子。 不法分子如何利用“蟹卡”进行诈骗? 如何防范这种新型诈骗? 《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免费大闸蟹”的诱惑
今年10月7日,厦门一名快递小哥报警称,自己收到了一份“大单”——寄件人要求寄出4000张包装精美的“大闸蟹礼品卡”,并提供了4000张姓名、电话号码的复印件。 、地址等信息。 发件人“指示”快递小哥将“蟹卡”管制清单一一寄出,并拍视频留存凭证。
由于每张“蟹卡”都写着“面值500元”,所以4000张“蟹卡”意味着价值200万元。 此外,发件人颇为“神秘”,是一位接受过反诈骗宣传教育的快递小哥。 选择闹钟。
正是快递小哥的这个决定,避免了无辜民众落入诈骗陷阱。 接到报警后,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开元派出所民警张明全等人立即着手侦办此案。
警方经调查发现,“螃蟹卡”诈骗的奥秘主要在于卡面印制的二维码。 张明全介绍,根据“蟹卡”上的提示,受害人只要扫码,就会直接进入“客服聊天”对话框。 假装“核实”受害人身份信息后,“客服”会询问受害人参与“假订单返利”任务,并声称只要完成相关任务,就能获得“10只大闸蟹”作为奖励。
“一般都会有多个‘诈骗’任务,为了让受害人尝到‘甜头’,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受害人会得到少量奖励。之后,犯罪分子就会要求他们‘加大投入’,换取‘更高的回报’,最终导致受害人陷入诈骗陷阱。” 张明全解释道。
至此,“螃蟹卡”诈骗套路已经败露——不法分子以“螃蟹卡”为诱饵,将“扫码兑换大闸蟹”的步骤变成了“刷单拿大闸蟹”。 一旦有人抱着“免费”的心态接受任务,就会陷入不法分子设置的诈骗陷阱。
厦门破获的“螃蟹卡”诈骗案中,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公安机关正在根据线索追查其他涉案人员。
为什么“礼品卡”诈骗如此普遍?
近期,除了厦门破获的“螃蟹卡”诈骗案外,多地也发生了类似案件。
10月初,演员孙艺洲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遭遇疑似“蟹卡”诈骗。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记者输入“螃蟹卡”进行搜索发现,今年9月以来,不少网友表示收到了类似精美的“螃蟹卡”。 不过,多数网友表示扫码后“感觉不对劲”,拒绝了“免费大闸蟹”。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公安分局10月5日发布紧急预警称,该地区居民崔某收到一封快递,里面装有印有二维码的“大闸蟹换领卡”。 崔某扫码加入微信群。 我根据客服指导,完成“刷单返利”等任务,被骗2万元。
除了“螃蟹卡”之外,还有其他“礼品卡”陷阱。 10月底,“平安北京”发布信息称,有不法分子冒充知名品牌,向公众发放该品牌产品的“提货卡”; 11月初,有网友反映,在路上捡到了某品牌的“手机手表兑换卡”。 也高度怀疑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手段……
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队长孙月轩表示,相比直接要求受害人转账,送货上门的“礼卡”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未严格执行快递实名登记要求,是此类诈骗案频发得逞的重要原因。 孙悦熙表示生活网消息,由于快递实名要求不严格的地区可以随意寄送快递,不法分子趁机隐匿犯罪痕迹实施犯罪。
早在2018年,交通运输部就公布实施了《快件实名收寄管理规定》,要求各寄递企业制定本单位的实名收寄管理制度和办法,严格执行。 物流行业专家杨大庆表示,部分地区快递实名制尚未落实到位,反映出部分快递企业规范管理不够规范、终端服务网点分散、落实不到位的服务标准。
此外,买卖个人信息的网络黑市泛滥也是此类诈骗犯罪实施的重要原因。 奇安信集团安全专家王伟峰表示,不法分子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筛选出“容易上当的人”,导致一些受害者在不同类型的诈骗中多次落入陷阱。
多措并举打击“礼品卡”诈骗
业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快递行业实名投递监管的落实,从源头上阻断“冒充礼品卡”的寄送。 在厦门“螃蟹卡”诈骗案中,正是由于快递员多次要求寄件人提供身份证明后报案无果,有效阻止了更多受害者落入电子诈骗陷阱。
杨大庆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督促快递企业落实送货实名制和送货验货制度,对不履约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实名制的要求; 快递企业应加强自身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 ,严格验收和检查,广泛使用虚拟安全号码和隐私表格,不能确定安全的物品不予接收。
此外,要积极发挥社交平台的反诈骗教育功能,提高识别新型诈骗活动的知识普及程度。 王伟峰建议,社交平台可以加强对新型诈骗活动的舆情收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反诈骗宣传。
警方提醒,在收到此类含有“礼品卡”的快递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快递来源,不要轻易扫描陌生快递中含有的二维码。 坚决抵制“客服”提出的“刷单返利”“参与奖励”等要求,牢记“天上的馅饼不会掉下来”。 遇到涉嫌诈骗快递的,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热线向公安机关报案。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